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山大联合举办“2022黄河流域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

信息来源:齐鲁交通学院 发布日期:2022-08-03 浏览量:

7月30日-31日,由山东轨道交通学会、山东大学和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主办,济南地铁、兰州地铁、青岛地铁等沿黄7省11家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发起的“2022黄河流域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主题为“资源共享、权责共担、市场共荣、优势互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理事长陈思斌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王复明、陈湘生、马军等6位院士,山东省发改委一级巡视员关兆泉、山东省科协副主席袁慎庆、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司家军等专家和领导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济南政协副主席、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王伯芝主持。

李术才致辞

王宏志致辞

李术才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推动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大学牢牢坚持“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从服务“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精准对接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和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重大需求,为支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学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业的沟通交流、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努力提供更加普惠优质、人民满意的科研服务,开创黄河流域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王宏志在致辞中指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的全面支撑,黄河流域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作为轨道交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技术交流平台,致力于轨道交通领域的科研交流与协作,解决重难点问题、支撑领域发展,吸引了行业众多单位积极参与,为促进城市间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交流和推广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济南市将和沿黄各城市携手并肩,努力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宋振骐以《我国隧道和路桥建设工程》为题、张建云以《郑州7·20极端暴雨带给土木工程安全的警示》为题、王复明以《堤坝及地下工程水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坝道医院”建设进展》为题、陈湘生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为题、王伯芝以《济南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实践》为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以《高端智能盾构系列化搭载装备与技术》为题作精彩报告。论坛还分别围绕黄河流域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技术、轨道交通信息化、党建与企业文化进行专题研讨,38位知名专家分别在专题研讨中作学术报告。与会11家轨道交通集团联合签署了打造地铁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共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轨道交通力量的宣言

宣言签约仪式

论坛还举行了保泉装备与材料发布活动,与会院士和领导共同发布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课题组研发的保泉系列智能化装备和新型材料。论坛共发布了三套科学识泉装备、四类绿色保泉材料、三套保泉配套施工装备和两套地铁结构智能巡检机器人。

保泉装备与材料发布仪式

展览图片

科学识泉装备是济南地铁建设 “透视眼”。济南是典型的北方岩溶城市,溶洞和岩溶裂隙发育。为探明复杂的泉域地质条件,研发了光纤微动仪、钻孔成像仪和地表位移监测仪三类识泉装备。光纤微动仪可实现“变噪为源”,确定溶洞发育位置及规模,助力摸清泉脉脉络分布特征。钻孔成像仪能够实现复杂形态溶洞可视化重构和大小形态、体积等三维数据精准获取。地表位移监测仪可实现地表变形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

光纤微动探查装备

地表位移监测装备

机械多点探针式触控探查仪

绿色保泉材料是泉水保护的“特效药”。临近泉水敏感区盾构区间为富水区间,为更好降低对地下水的影响,形成了四类保泉材料,针对区间上部和下部溶洞,提出了“透”、“轻”理念,研发了透水充填材料、轻质充填材料两类绿色充填材料及配套装备和抗动水同步注浆材料、轻质同步注浆材料两类同步注浆材料,实现了溶洞的透水、轻质充填,保证了同步注浆的密实性,降低了管片的上浮量。

保泉材料

IFS多功能智能充填装备

透水材料智能充填装备

智慧运维智能机器人是地铁隧道的“体检医生”。结构病害是地铁运营面临的一大难题,提升病害的精准检测和智能识别是亟需突破的关键。为更好服务泉城地铁安全运营,研发了地铁隧道结构表观病害巡检机器人和结构内部病害巡检机器人两类智慧巡检机器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整治,形成“治未病”养护新理念。

地铁隧道结构表观病害巡检机器人

结构内部病害巡检机器人

一系列装备和材料形成了地铁保泉的“透视眼”、“特效药”和“体检医生”,建立了科学识泉、绿色保泉和智慧运维三大体系,为地铁建设与泉水保护和谐共生保驾护航,守住泉城“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盛世美景。

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继续致力于轨道建设先进技术研究,以科学和智慧方式建造地铁,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和装备升级,助力泉水与地铁和谐共生。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6358717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