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齐鲁交通学院“基于爆破震源和凿岩机械震源的隧道 智能化预报技术及装备”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9-12 浏览量:

9月4日,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组织专家,对山东大学与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基于爆破震源和凿岩机械震源的隧道智能预报技术及装备”项目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

本次评价委员会由日本工程院院士董勤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树屏、许再良、朱颖,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苍松、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小红、中铁二院检测公司工程物探中心主任牟元存7位专家组成。董勤喜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专家组组长,蒋树屏大师担任副组长。会议由山东轨道交通学会秘书处主持,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岭等20余人参加会议。

1694506625414078714.jpg

齐鲁交通学院助理研究员成帅代表项目组从项目背景、创新成果、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前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汇报。项目成果应用于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国内首条齿轨交通项目)、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国内首座350km/h海底隧道)、泸石高速项目(穿越地震地带)等隧道工程中,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各位专家认真听取项目汇报,从成果的技术创新程度、指标先进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成熟程度、推广价值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质询讨论。评价委员会充分肯定了爆破震源远场(100m)和风枪凿岩震源近场(30m)联合探测技术的先进性,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大学将持续发挥产-学-研-用优势,紧密结合重难点隧道及地下工程需求,研发工程实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在爆破震源的无人化预报技术方面,爆破产生的大当量地震波区别于TSP(小当量爆破)、TRT(人工锤击)等预报技术,大大提高探测距离和探测效率,此外反复利用循环爆破产生的地震波提升了地质体精细成像水平。在风枪凿岩机械震源的智能预报技术方面,风枪凿岩作业凭借其灵活性高、地质适应性强的优势,在现代化隧道建设水平下,仍占据很大比例,在炮眼打设工序中占主导地位,基于海量风枪凿岩地震波的不良地质成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结合纵横波分离探水技术为替代地质雷达预报技术提供解决方案。融入钻爆施工工序的无人化、智能化超前地质预报新技术,将有力提升隧道及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水平。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6358717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