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山东大学第十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李召峰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6 浏览量:


李召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杰出中青年学者,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入选者。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碱激发胶凝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山东省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李召峰教授事迹介绍


(一)厚植情怀,做立德树人的典范

李召峰教授自2016年入职以来,始终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以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为核心,积极推动“支部建在课题组,党旗飘在工程一线”的思政育人模式。在承担《岩土工程材料与化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特色课程教学过程中,他深度融合“党建为基-德育为本-工程为源”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带领学生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攻关,组织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投身广西平南/合浦华润矿山水害治理、云南滇中引水等工程实践,在破解岩土工程"卡脖子"难题中培养大工程观与创新思维。同时,他将红色基因注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沉浸式教育”打造思政育人新高地。一方面在工程现场科研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将专业实践与党性锤炼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题教育,通过追忆先烈事迹、感悟革命信仰等多种形式,激发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这种“工程现场+红色基地”的育人模式,培养了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工程报国精神。累计指导的52名研究生中涌现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学生、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获得者60余人次,其中2人次斩获研究生道德风尚奖,更培育出山东大学“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团队、“五四青年科学奖”团队等标杆典范。

(二)笃行致远,做实践育人的标杆

李召峰教授深耕工程实践与科创实践双轨育人体系,以服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构建起“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特色育人范式。在工程实践育人方面,他坚持“科研从工程中来、成果到工程中去”的理念,带领团队长期扎根国家重大工程现场,围绕山东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华润水泥矿山水害治理、滇中引水工程等实践基地,常年与学生战高温斗雨季,以身作则,不畏艰苦,深入一线。合浦县人民政府授旗表彰并发文感谢,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多次立治水丰碑表彰。他将工程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成功突破多项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先后指导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学术之星提名奖、小松中日奖、山东高速奖学金、世茂奖学金等学业奖励100余次。在科创实践育人方面,他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长期挖掘创新创业知识与岩土工程专业学科教育的契合点,主持3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先后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省冠军等科创奖励40余项,指导学生从“旁观者”变成“建造者”,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竞赛激活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跨界融合,做学科建设的砥柱

李召峰教授作为山东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李术才院士团队的一员,长期从事环境低影响建造材料研发、地下工程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学科交叉显著、创新活力强的青年学术团队,攻克了赤泥、尾矿、煤矸石等固废预处理困难、成分复杂多变、胶凝活性低、污染因子含量高、产品适用性差等技术瓶颈,建成年产50万吨固废基胶凝材料生产示范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及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授权国际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行业/地方/团体标准10余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济高高速、广州地铁、滇中引水、京台高速改扩建、华润水泥石灰石矿山水害治理等10余个重难点工程,涵盖公路、水利、矿山、市政等领域。先后指导学生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奖(3次)、专利新星(2次)等奖励/荣誉20余次。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6358717

[网站管理]